《“海洋文化史”系列丛书》
走进这些优秀的海洋图书
海洋图书推荐
探寻海洋秘密
共筑海洋未来
“盐田海洋图书奖”每年一届,由烟台图书馆、盐田港图书馆等38家“一带一路”图书馆联盟单位支持承办。第四届“盐田海洋图书奖”将为读者评选出88本入围图书、33本优秀图书,以及最终的8本大奖图书,内容包含海洋历史、海洋思想、海洋政治军事、海洋科学、海洋文学、海洋艺术、海洋民俗等领域。为让更多读者接触这些优质海洋读物,烟台图书馆特推出“海洋图书推荐”系列专栏。本期推出佳作《“海洋文化史”系列丛书》,让我们走进这些优秀的海洋图书,探索海洋的深邃与魅力吧。
01
展开剩余88%《古代海洋文化史》
(海洋文化史·第1卷)
[美] 玛格丽特·科恩 主编
[美] 玛丽-克莱尔·波琉 编
金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化中,海洋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来源,也是交通要道,是与邻国交流、贸易或进行战争的通道。或许正因为海洋的这些实际意义深深植根于日常生活,古人也赋予了海洋以深刻的宗教和象征意义——从焦虑不安的航海者对海神的崇拜,到基于“酒色大海”和“孤岛”等概念的复杂文学手法。人们甚至想象,在世界的边缘、海天交汇之处,存在着通往冥界和众神之境——奥林匹斯山的入口。在这些遥远的神秘海岸与地中海的轮廓之间,存在着一个可以无止境地探索和再发现的空间。
本书探讨了古代思想中海洋的现实意义与想象意义之间的持续互动,涵盖哲学、科学、造船、贸易路线、军事技术、诗歌、神话创作和图像学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古代世界的文化与贸易在广义上的全球互联互通。
02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
(海洋文化史·第2卷)
[美] 玛格丽特·科恩 主编
[英] 伊丽莎白·兰伯恩 编
刘媺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领域。这本创新的著作从欧洲文学批评当中诞生,它超越了欧洲中心主义、探索了海洋文化史的形态和潜力——海洋文化史正是由全球范围内的文献、口述传统和物质资料构建而成。
本书各章汇集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学者的观点和专业知识,主要关注非洲—欧亚大陆及其周边海域。探讨的主题包括:欧洲、伊斯兰世界和远东地区不断变化的对海洋的视觉表现;非洲—欧亚大陆周围海域的导航技术的发展;从奥特亚罗瓦到欧洲的各种文化对海洋富有想象力的投射;横跨中世纪非洲—欧亚大陆的海上和河流贸易网络的历史;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岛屿和海岸的历史;北大西洋和斯瓦希里世界有关捕鱼和吃鱼的考古学。
03
《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海洋文化史·第3卷)
[美] 玛格丽特·科恩 主编
[美] 史蒂夫·门茨 编
金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近代早期(约从1450年到1700年)的海洋文化,这个时期标志着全球探索和贸易的显著增长,以及海洋在文化交流、贸易和迁移中的作用的日益增强。本书通过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的窗口。其中的章节由不同的专家撰写,涵盖了从知识、实践、网络、冲突、岛屿和海岸、旅行者、表现到想象中的世界等多个主题,使得读者能够追踪一个主题在整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同时也能对各个特定时期有相对深入的了解。
04
《启蒙时代海洋文化史》
(海洋文化史·第4卷)
[美] 玛格丽特·科恩 主编
[美] 乔纳森·兰姆 编
周锦䃢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启蒙时代(约从1680年到1830年)的海洋文化,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维度对海洋的习俗和文化进行探究,涵盖了知识、实践、网络、冲突、岛屿与海岸、旅行者、表现和想象中的世界等多个主题。本书展现了人们对地质学和人类后裔发展的新的理解,开始认识到这些发展的持续时间比以前所认为的更为漫长、过程更为复杂,人们不再把历史视为界定王朝、了解国家延续进程的工具,揭示了人类与海洋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阐述了启蒙运动时期海洋文化史的发展历程。
05
《帝国时代海洋文化史》
(海洋文化史·第5卷)
[美] 玛格丽特·科恩 主编
张和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纵观历史,海洋如何促进人类的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移民迁徙?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丛书的第5卷《帝国时代海洋文化史》,通过案例研究和宏观调查的方法对大量传世文献和史实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探讨了19世纪海洋现代化发展和海上帝国主义扩张背景下的海洋文化史,包含潜水艇的发现、合恩角的航道实践、海洋网络和肯特号残骸、海洋冲突、大堡礁的欧洲逃亡者和土著海事社会、北方水域的航海者、拉斯卡尔及漂流者、船上图书馆等各个维度,展现了19世纪工业技术化革命、海上帝国扩张与海洋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06
《全球时代海洋文化史》
(海洋文化史·第6卷)
[美] 玛格丽特·科恩 主编
[德] 法兰兹斯卡·托玛 编
金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72年,一张名为“蓝色大理石”的地球照片成为时代象征,它清晰地展现了我们这颗星球被水覆盖的壮丽景象。在现代世界,海洋是连接自然与文化的纽带。然而,在百年光阴中,海洋的文化意涵经历了巨变——从令人敬畏的险境,转变为人类世中亟待保护的脆弱生态。
本书深入探讨了这一转变过程,追随科学家、航海家、外交官乃至电影制作人的足迹,从颠簸的船甲板,到陆地上决定海洋命运的政治舞台。书中的文章将带领读者,从幽暗的海底废弃物倾倒场,一直游历到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屿。微小的浮游生物与鲸鱼等魅力非凡的海洋巨兽,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航行,它们的存在不断挑战着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观念。本书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将非人类的能动性纳入考量,才能完整理解海洋的文化历史。
《海洋文化史》丛书(6卷本)的出版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成果,该丛书的中译本亦是如此。本丛书所展示的文化史方法或许会给海洋文化史领域带来富有见地的思想,这也是本丛书的一大优点。丛书中的内容并没有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而是从知识、实践、表现等八个不同的主题来审视海洋文化史,这八大主题都经过仔细考量、跨越古今,契合丛书的每一卷内容。
发布于:北京市场内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